Background
妖怪主图
查看大图
人参娃
种类:
植物
精怪
特性:
可食用
长寿
变化
草木
外形:
人形
分布:
山中
民族:
满族
汉族
称谓:
朝代:
世界:
中国
收录于:2024年06月02日
异议提交
基本介绍

在东北、山西、河北、河南,民间传说人参会变化成小孩、小姑娘、老人之类的形象,有着朝天的辫子,有时拴着红头绳,有时穿着肚兜。故事中通常会有一个小孩跑到家里与小孩玩耍,大人用红头绳绑住他的脚,他消失了,顺着绳找,找到头上系在一颗草上,挖出一个人参。

《小牛倌》中小姑娘的形象梳两辫子,系着两条红头绳,穿着红肚兜,她与小牛倌一起玩耍,地主知道后觉得这姑娘是棒槌精,让小牛倌把小辫绳取来。小牛倌将事情告诉小姑娘,小姑娘扯下一段小辫绳给他。到了地主家,小牛倌拿出头绳,头绳变成棒槌籽儿,小牛倌不知道,还想掏掏出头绳。地主看到棒槌籽儿就明白了,要小牛倌带他上山。在山上找不到,被狼吃了。地主家人见地主死了,就拿小牛倌出气,把他打得半死,随后扔到遇见小姑娘的山上。小姑娘发现了他,给他汤喝,小牛倌喝了后充满力气。小姑娘告诉他自己是人参姑娘,从此以后小牛倌与小姑娘上了山一起生活。

有传说千年人参像一个娃娃,在挖取时必须用红头绳把他拴住,否则就会跑掉。

古代便有上党人参变成人在夜晚发出声音的传说。

东北称人参娃娃为棒槌娃娃。

文献资料
海州直隶州志

海州青龍山,飛一巒于東北為孔望山,又迤邐而南曰北獻疃,為土人煮海處,其西突起一邱,下有三泉最甘洌,土人服之多壽。邱上有石柱四,古菭斑駁。父老曰,此公孫廟基也。相傳永樂間有老人,携其孫採藥於此,姓氏失傳,其孫常見一童子,縞衣素裳,相與嬉戲,老人疑為山妖,令密以紅絨缠其髻,因徧尋山中,忽見一枝挺秀,紅絨宛然,掘之得人葠長數尺,作人語曰:此間尚有差長于予者,居此千年,今避入羅浮,不向人閒遊戲矣。老人食之後,與其孫不知所終,鄉民立廟祀之呼為公孫廟云。 趙一琴公孫廟記

民俗

《承德民间故事精选》
《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
《神笛》

咫闻录

宜良山有废寺,有邱道士,募缘创修祖师殿。师徒二人,同居有年。殿前峭石奇峦,异草怪木,冗杂菲萋。常见两小儿在山门外游戏,道士时遇之,久而渐熟。饵以甘果,不敢入殿。

如是数年。道士一日携鲜桃数枚,置于香几。一小儿在门外窥见,遽入殿中。道士急抱之,至香积厨,褫衣,用水洗净,置于大锅内,上用木盖,压以大石,使不走气。令徒架薪煮之,戒勿断火,勿启视,我将上山,俟我回来食用之。其徒思出家人,时以行善为本,今道长如此残忍,谚云「恶人往善地寻之」,即斯之谓欤。忽闻小儿在锅内叫号,心欲放之;又念道长平日法戒甚严,不敢违令。已而小儿寂然无声,想已煮死。愈时已久,师尚未回,恐锅中水涸焦枯,开视之,忽然渤一声,小儿跃出而遁。其徒骇然变色,即追无踪。适道士自外来,手握青草一团,见其情形,泣而叹曰:「汝误我矣!我创此寺三十馀年,费尽心力,原为此物。此非小儿,乃千年人参也。合药服之,可以长生。今我无福,不必作升仙想矣。尚留其衣,食之可得上寿;洗儿之水,饮之一生无病。」随视其衣,已失所在;水为犬所饮。道士失望,与徒别曰:「汝护守寺门,我去矣!」后闻犬生黑毛,披拂细润绝伦,入山不返,人以为仙去云。凡人之成仙也,必其身具道骨,加以正心修炼,乃能成仙。是道也,既无道骨,又不加静修之功,而徒思食天地至宝之物以升仙,误矣,误矣!无怪得而复失。不如犬之心无嗜欲,而得食此参也;从知心有嗜欲,即非清净,其何能得道而妄思升仙耶?

永乐大典

蓼精 續博物志周武帝保定三年路瓊以好採藥嘗使二小童出山尋採一日歸晚瓊乃步月尋呼見二小童與一紫衣童相戲聞瓊至便休入草中後瓊戒二子與針白線可長四五尺云若遇來戲便宻針線記之其所止後數日果來洗藥處二小童夕與戲之記得去處翌日瓊與二小童負钁尋之見古松樹下有紫蓼一莖所記針線在蓼苗之上而餘一二尺乃發之三尺餘其蓼根化爲紫衣童子而去

评论
表情包
0/500
全部回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