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虡/蜚遽/飞虞,出自司马相如上林赋 ,描写汉武帝威风射杀怪物的词句。注释为鹿头龙身神兽。后世认为或为勾陈、天马。
在西汉出土的铜器中,有铜虡,虡为悬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基座为一有翼兽,尖头,双角、鼻尖顶起,厚唇,嘴角下倾,像龙或虎身,长颈,龙一样的腹鳞,胸毛垂地,龙一样的背毛,四爪,细长尾。海昏侯出土的孔子衣镜中写“据两蜚豦兮匢凶殃 瑰伟奇物兮除不详”。推测镜两旁的铜柱兽即为飞遽,可惜并未出土到配套虡,按同为海昏侯墓出土的铜虡推测可能同为飞遽。
《上林赋》
轊白鹿,捷狡兔;
軼赤電,遺光耀,
追怪物,出宇宙。
彎蕃弱,滿白羽;
射游梟,櫟蜚遽。
《太平御览》卷九一三
张揖注《上林赋》曰:飞遽,天上神兽,鹿头而龙身。
《山海经广注》
任臣案 韵寳云 飞虞 天上神兽 鹿头龙身 在天为勾陈 在地为天马 即其兽也 文人用天马行空之语 亦指此尔 图赞曰 龙凭云游 腾蛇假雾 未若天马 自然凌翥 有理悬运 天机潜御 吴淑锦赋 辟邪 天马之竒名 山藏载 永乐十八年 忽鲁谟斯 进天马 即此兽也 又徐陵云 天马龙媒 梁简文云 天马半汉 疑指汉之天马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