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明(鷦明),古汉语名词,传说中的神鸟。凤凰之类。一名焦明。红色,出现有大水。
犹鷦明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
引《乐协图征》“五凤(当作“五鸟”,因中央者,方名凤皇。)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注引协图征曰:“似凤有四,并为妖。一曰鹔鷞.鸠喙,圆目,身义,戴信,婴礼,膺仁,负智,至则旱役之感也。二曰发明,鸟喙,大颈,大翼,大胫,身仁,戴智,婴义,膺信,负礼,至则丧之感也。三曰焦明,长喙,疏翼,圆尾,身义,戴信,婴仁,膺知,负礼,至则水之感也。四曰幽昌,锐目,小头,大身,细足,胫若鳞叶,身智,戴信,负礼,膺仁,至则旱之感也。”
凡五方之鸟皆似凤,而非也。东方发明,全身总青。西方鹴鹔,全身总白。南方焦明,全身总赤。北方 幽昌,亦曰退居,全身总黑。中央鸟名玉雀,亦曰凤凰,全身总黄。
天下有五凤,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似凤者四,并为妖。一曰鹔鹴,即信、仁、义、智、礼。二曰发明,即智、信、仁、礼、义。三曰焦明,即信、智、义、礼、仁。四曰幽昌,即信、仁、智、礼、义。